教师教育学院一直以师范教育为中心,以“立师德、铸师魂、养师风、练师能”为院训,开展师范生教育培养工作,进行了一系列师范生师德养成的探索。学校提出在大学生中开展“倡导文明修身 弘扬君子之风”教育活动,明确提出以君子之风建设来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据学校文件精神,教师教育学院进一步整合、创新教育载体,融君子文化于学生师德成长之中,在原有的师德教育基本框架基础上,形成了基于君子文化的师德成长体系,并被确立为学校首批“君子之风”专题精品项目。
“师德是从事教师工作所应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道德素质,”教师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君子文化与师范生师德成长具有适契性,‘君子之风’融合于师德成长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职业道德和传统文化素养。”教师教育学院结合师范专业特点和学院实际构建了师德成长体系,并探索搭建“识德、习业、服务”三个平台,为培育“德高、业精、识广”的未来教师奠定基础。
识德修身 文化育人
为促进师范生君子人格中的德性养成,教师教育学院开展了系列活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推动师范生主动修身。从新生入学后就应参加的始业教育、“文明修身”系列活动已开展多年,通过入学教育和系列活动,使每一位师范生自觉形成师德意识,努力夯实师范生师德基础。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严于律已、具备较高的文明素养已经在师范生中形成风气。在学院举办的知识竞赛、演讲、朗诵等课外活动中,与《中小学教师行为道德规范》要求相结合,学习、宣传、实践《规范》的要求,并把《规范》要求和《高校学生行为准则》作为师范生的基本行为准则,使其扎根师范生心底,促进道德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为营造良好氛围,教师教育学院还举办“君子之风”书画作品征集活动,通过师范生自身的认知和描绘来诠释君子文化。目前,楼宇内已经悬挂了部分书画作品、儒学经典语录,并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以形成学院的楼宇文化和隐性教育内容,让师范生在生活学习的点滴中得到传统文化和教师文化的浸润。
习业于精 学技于勤
教师教育学院通过举办一系列训练和竞赛活动,拓展师范生技能,实现师范生崇德尚学,使得师范生君子人格逐步形成。
一年一度的“园丁杯”师范生技能竞赛是师范生们竞技展示的较好平台。师范生技能竞赛的内容丰富多样,不仅包括低年级学生参加的“三笔三讲”、绘画,也包括高年级学生的课程设计、说课、微课等等。“一进学校就听说了,这样大规模的比赛激励了我们平时更努力地训练,无论是三笔字,绘画还是演讲朗诵,都是我们师范生必备的技能。”当问及如何训练的时候,第12届“园丁杯”粉笔字项目冠军朱美凤提到了学院常年开放的粉笔字教室,“我们有空就可以随时进去训练。”此外,建在学院的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师范生的技能发展提供了平台,尤其是微格教学系统等设施设备为提高学生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提供有效帮助。
学院第二个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师范生素质拓展训练营”为师范生多种素质、技能拓展提供了专业平台。通过专业教师的指导,学习教师礼仪、手工制作、机器人、科学实验、微课训练、舞蹈、合唱、钢琴、绘画、SPSS应用等多种技能,以德修身、以技全人,使学生的素质修养得到明显提升。另外,近年来长期开展的“小先生”、“拜师学教”、“少先队辅导员”等教育实践活动也为师范生锻炼能力,适应教师职业要求提供了较大的成长空间。
志愿支教 服务社会
教师教育学院突出师范专业特点,为社会提供大量志愿服务,实践君子人格中道德的社会性、利他性,同时推动师范生君子人格的外化,形成君子之风。
从与多所民工子弟学校的支教,到与湖州的乡村、社区的合作,建立了多个师范生实践基地,让师范生到“需要的地方”去,运用自身的所学、所识服务于社会需要。“我们这里大多数是单亲家庭或者留守儿童,生活平淡如水,并没有什么新奇,直到他们来了,生活变得不一样了。”这是在支教志愿者陪伴下走过十年的菱湖射中村学生施佳涛的感受。
十年的“射中村”留守儿童支教,八年的龙泉小学“大手拉小手”困难儿童辅导,四年的织里农民工子弟学校每周支教,四年的特殊儿童学校支教,余家漾的“三点半学校”课后辅导……这些志愿者项目,多年来由教师教育学院一届届师范生努力传承着。
教师教育学院以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扎实的教育培养工作为基础,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促进师范生师德的养成,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德教育无法以量化的成果呈现,但是它无处不在,影响一个教师的方方面面。”教师教育学院学生工作团队对师范生的师德成长寄予了美好的希冀,“师德的成长是一个主动修身,不断提升的过程,希望师范生能在君子文化和师范文化氛围中茁壮成长,以高尚的师德和卓越的教师能力,在未来工作岗位上绽放光芒。”
中国·浙江 湖州市二环东路759号(313000) 浙ICP备10025412号 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195号 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