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码必今晚必中码三码一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办

君子之风(82)我校以“君子文化”为切入点 推进“课程思政”落地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18-06-04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千余年来,中华民族对于师者最朴实简洁地介绍。所谓传道,也就是培育学生健康人格,传授做人做事的道理,即育人之事。传道为首即育人为先,是师者的第一要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由此可知,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每位教师必须履行的义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时强调,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简而言之,高校思政工作不仅仅是思政课所要承担的任务,更是每一门课程的内在使然。因此,开展“课程思政”是高校的育人要求,更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为一所师范类院校,师范特质与“君子文化”是内在贯通的。近年来,我校以“明体达用”为校训,坚守优良师范传统,以“君子文化”为切入点,充分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推进“课程思政”落地。2015年起,学校先后出台了《关于在大学生中开展“倡导文明修身,弘扬君子之风”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君子之风”建设实施方案(2015-2020)》等文件,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学生中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树立“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社会关爱精神,塑造“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塑造新时代的“君子之风”,并将现代“君子之风”内涵细化为“仁义礼智信勇艺”七个方面,要求全校50多个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的过程中,必须与“君子之风”建设内涵的7个子目标相结合,结合本专业的特色制定目标和方案,构建符合当代“君子之风”培育目标的课程体系,形成各有特色的专业培养方案和德育文化。开发《国学智慧与君子人格修养》《君子礼仪与大学生形象塑造》两门通识核心课,面向师范类学生开设;将“君子之风”与思想道德修养课、心理健康课、职业生涯规划课融合,制定校本教材,成为全体学生第一课堂的必修课;将“君子之风”建设内容融入新生始业教育、毕业教育、党课、团课、主题班会、团日活动,成为学生第二课堂的必修课。本学期全校每个专业选择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评选18门优秀改革课程进行全校示范,并专设“课程思政”考核内容。2018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专门设置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专项,鼓励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研究和实践。

    6月1日上午,学校召开“课程思政”工作研讨会。校党委副书记黄建平,党委委员、宣传部长杜宁出席,宣传部、教务处、教师教育学院、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相关负责人参加。

    黄建平强调,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是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内容,全校上下要高度重视,扎实推进。他就进一步做好“课程思政”工作提出了六点要求:一是要加强宣传引导,深化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强化育人意识,推进“君子之风”融入课堂的文章;二是要拓宽“课程思政”德育元素的来源,只要对学生健康成长有利的德育元素都可以纳入其中;三是要加强政治引导,明确师德师风要求,在教师中推进“君子之风”建设,引导教师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四是要做好与培养方案、校本文化等有机结合的文章,明确“课程思政”的考核要求;五是要做好试点工作,党员教师带头做,示范课、公开课加强引导等;六是要建立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课程思政”落实情况等作为各类教学建设项目、教学荣誉评选的重要指标内容,将学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效纳入学院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会上,与会人员结合外出调研和实际工作,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讨论,对推进“君子之风”与“课程思政”进一步融合提出了意见和建议。